之前一直認為管理的本質就是降本增效,也就是提高效率和效益。通過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和控制等過程,達到實現組織的目標的目的,并充分運用各種資源以實現獲得最大的回報。
最近在泰勒的《管理科學原理》一書中,看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實現雇主財富最大化,同時實現每一位雇員的財富最大化”,更加好理解,以及更加接近本質。
看到泰勒的解釋,也就明確了奴隸社會、資本壓迫時代的管理不同于當代的管理,比“降本增效”更優的點,在于突出了雇員的價值和存在。
管理的終極任務是什么呢?那就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工作場所環境,或者是線上工作環境,或者是一種工作的文化),使在人們能夠用少的支出,實現既定大的目標,或者以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目標 。
管理除了理論概念,更重要的是在組織生產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如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會涉及多方面,包括戰略規劃、組織管理、市場管理、研發管理、制造管理、質量管理、物流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組織管理、物資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后勤行政、其他職能類管理等多個方面。
組織除了關注自身價值實現,越來越關心社會價值的實現。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豐富,企業家素質不斷提高,企業家或者組織不僅僅為了保證物質本身的效益價值實現,也越來越關心社會價值的實現,也就是馬斯洛需求管理理論中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層次。
管理科學中的一系列管理活動,都是管理流程的一部分。這些流程和活動都是為了確保企業的經濟活動有效地圍繞總目標標準化、流程化、人性化管理,并實現企業的整體效益、效率、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