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拉布布)最初是香港藝術家龍家升創作的北歐森林精靈IP,它以鋸齒的尖牙、邪魅的笑容的“丑萌”形象顛覆人們傳統審美。
2025年由泡泡瑪特商業孵化后,Labubu從繪本角色躍升為全球的潮玩頂流,也成為人們追捧的“社交貨幣”,以及成為奢侈品包等的掛新寵。
那么Labubu為什么能夠突然流行起來,成為頂級的潮流玩具呢?這離不開它的設計顛覆、營銷策略、文化共鳴、明星效應、商業運作等共同作用。
原因1:顛覆性設計,丑萌美學與暗黑童話的反差感
Labubu設計以鋸齒尖牙、邪魅笑容的“怪誕萌”形象,打破了傳統潮玩的甜美范式,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
設計師融合北歐與東方的神話與志怪元素,賦予Labubu“暗黑小巫女”的氣質,既像“哥特文化”中的叛逆精靈,又似“東方傳說”中的精怪,成為一種“反叛審美”的象征。
原因2:盲盒經濟+稀缺性營銷,成癮式消費以及二手市場炒作
泡泡瑪特通過“盲盒”形式制造刺激體驗,設置“隱藏款”,并且該款抽中概率低至0.69%,激發愛好者的收藏欲與投機心理。
聯名款(如Vans、盧浮宮)的溢價高達30倍,二手市場炒作使Labubu從玩具升級為“社交硬通貨”。
原因3:全球化文化嫁接,實現去標簽化的跨地域共鳴
Labubu通過本土化聯名(如泰國金絲款、新加坡魚尾獅款)融入各地的市場。它的“亦正亦邪”的角色設定,既契合歐美青年人的“哥特情結”,又迎合亞洲粉絲的“精怪文化”,成為無國界情緒價值滿足的容器。
原因4:明星帶貨+社群裂變,從頂流到現象級傳播
借助眾多國際名人(蕾哈娜、Lisa、貝克漢姆女兒等)自發曬圖,Labubu被推上奢侈品包掛件的風潮。另外,粉絲愛好者在TikTok、小紅書發起“改娃挑戰”和“拆盒玄學”活動,內容瘋狂傳播,話題播放量巨大,形成一種文化認同。
原因5:泡泡瑪特的商業生態,全鏈路IP運營
從國內東莞的供應鏈的精密工藝(如搪膠毛絨復合技術),到科技圈的AR互動、元宇宙場景的科技賦能,Popmart建了“設計—生產—營銷—社群”閉環的體系。Labubu不僅是潮玩,更被打造為藝術藏品(如限量雕塑款),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Labubu的火爆是設計叛逆、營銷精準、文化共情、明星杠桿、商業生態的完美共振,標志著我國的時尚潮玩從“小眾收藏”邁向“全球流行文化”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