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據分析的思維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有最常被提到的有三種,分別是結構化思維、公式化(量化)思維、業務流程思維。
結構化思維和公式化思維
結構化(有序、系統)思維:明確核心論點→對結構進行拆解(有規則、有次序、有層次)→不重疊不遺漏的細化→對每一個分論點的驗證。
公式化(量化、模式)思維:在結構化思維的基礎上,將拆解的、不同結構的、分類的事項全部進行量化,并且使用數學算法公式建立數據分析的算式和基礎模型。
在數據分析中,公式化思維將復雜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或邏輯框架,通過定義變量、建立公式和規則,系統化地、量化的解決問題。公式化思維能夠幫助明確目標、梳理數據關系,并構建可量化的分析模型,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
通過結構化思維和公式化思維,實現邏輯清晰、復用性強、易于優化的結果,適合處理大規模、多維度數據,為業務提供精準洞察。
業務思維和業務流程思維
業務思維/業務流程思維:用“業務邏輯”串聯“數據價值”,讓業務和數據不再分離,讓數據真正推動決策。
業務流程思維要求:①先理解業務目標;②再拆解業務流程,拆解成具體環節(如獲客、轉化、服務);③再找到關鍵數據指標,在每個步驟中找到關鍵點。
業務流程思維步驟:流程分解(像拆零件一樣理清業務運作步驟)→數據匹配(給每個環節裝上“儀表盤”,轉化率、響應時長等)→持續優化(通過數據異常點反推流程堵點)。
比如電商分析中為例,數據分析不是單純看銷售額的結果,而是結構化、公式化、系統的從用戶購買流程出發進行分析:用戶入口來源 → 瀏覽商品 → 收藏/下單 → 再次購買等。分析人員定位用戶的痛點,可能的流失環節,可行的改善對策,目標是讓用戶更加便利、舒心的買到需要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