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間計算?空間計算并非新的概念,它是在2003年由Simon Greenwold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論文中首次提及。
但是空間計算概念的普及主要源自蘋果2023年Vision Pro的提出,時隔20年,空間計算的概念在科技圈瞬間被帶火了!
空間計算的概念和應用
空間計算目的在于通過技術改變產品的交互體驗,從而實現用戶界面不局限在傳統屏幕,刷新人與環境的交互體驗方式,為未來的數字體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的融合提供理論支撐。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空間計算在眾多領域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如今的空間計算整合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技術,將數字信息和現實世界融合在了一起。
空間計算是一個全新的計算環境,它能夠感知和理解人們周圍的空間,感知人的操作甚至是表情,將數字內容與現實場景相互交織。
空間計算目前應用范圍,包括地理信息、智能交通、城市規劃、娛樂、教育、生活購物等領域。
元宇宙和空間計算的技術構件
1、物聯網與區塊鏈:物聯網設備可以捕捉和處理實體數據,與立體數據交互,收集和傳送數據。包括分布式、去中心化、端到端通信、實時協同、零信任。
2、數字孿生:數字孿生技術將代表物理空間、具體對象或人建立的虛擬模型,將數字世界、現實世界間建立連接。包括仿真、克隆、鏡像、映射、數據、信息、系統、服務。
3、人機交互與虛擬現實:人機交互產生現實世界的空間運動,VR技術把真實空間和物體數字化并輸入設備,AR技術將虛擬信息投射到真實空間中,元宇宙最終實現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打通”。
4、互聯網云計算:包括無線網絡、星鏈網、云端網絡、邏輯中臺、邊緣計算、認識計算、霧計算、實時計算等。
5、可視化顯示技術:包括3D建模、實時渲染、可視化展現和操作、APP、GIS、游戲引擎等。
6、人工智能:AI可以實現高度個性化的體驗和推動自主系統發展,實現大量數據的實時處理和分析。包括自動識別、深度學習、智能算法、強化學習、監管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