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AI轉型有三大趨勢:數據變為價值引擎,需跨界人才,創新鏈與產業鏈加速無縫對接,各有推進要點。
一、數據:從成本邁向價值增長引擎
傳統制造行業目前常面臨數據孤島、不標準化、質量低等難題,數據分散于ERP、MES、品質等系統,阻礙數據的集成,以及AI算法訓練與洞察提取。破解這些的難題的關鍵在于構建 “技術筑基、治理護航、場景驅動” 體系。
企業可分三步來推進:
①先完善各個業務系統,打通數據集成,夯實數據底座,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系統,實現數據實時流動與清洗;
②再建立治理的規則,打破系統間壁壘提升質量;
③最終實現價值落地,如廣電計量為車企結合數字孿生與AI大模型轉化數據,培育復合型團隊并參與生態建設。
按照這個路徑,企業有望在18到24個月實現數據的可用性與算法效率的提升。
二、人才:既懂業務又懂AI的跨界人才成剛需
AI + 制造業尚處起步,傳統行業轉型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制造業專業性與多樣性強,不同環節需求差異大,無法簡單使用通用模型解決問題。
另外,一線員工對 “AI+” 存顧慮,管理層缺AI認知,也導致項目推進受阻。
企業人才結構需轉型,急需AI領域的跨界 “翻譯官”,幫助企業實現AI與業務團隊順暢溝通、項目順利建設。
三、協同:創新鏈與產業鏈加快“無縫對接”
AI重構傳統制造價值鏈整個合,實現“行業 + AI + 科研” 三位一體協同。
行業領先的企業采用科研團隊 “駐場式” 合作模式,科研人員可以以 “項目合伙人” 的身份入企業參與產品全周期開發,科研人員依托園區設置試驗區提供中試與反饋。
企業在技術和信息安全保障下,實現產業 “圖譜” 與技術 “地圖” 有效打通,實現通過AI聯合產業與科研,提升企業用新技術應用的效率與發展信心。